我国很多城市都选择在马路中间设置交通护栏,交通护栏不仅是为了防止行人意外横穿马路,而且对交通疏导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。
这种方法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,例如造成过失行人受伤,刺穿车体和乘员,使必要的紧急避险更加困难,无法灵活使用车道资源。那么在国标和行业规范还不完善的情况下,我们该如何完善其设置并在利弊中取舍呢?
交通护栏的外观、材质、强度都有很大的不同,初期的投资和以后的维护难度也不同。此外,传递给道路使用者的感受,带给行人和车辆的保护或伤害,更加不一样。
如果主要目的是防止行人随意过马路,就要考虑合适的位置和距离。人的行走能力是有限的,走捷径是人的天性。人行屏障措施不需要在整个路线上安装,特别是不应在机动车道路中间,但应结合其他路边设施和绿化,结合人行横道穿过路边吸引点的到达距离选择设置护栏的点。
从交通控制技术的角度来看,栏杆是限制道路使用者行为的强大装置,是在其他交通控制措施失效时使用的。因此,如果您发现一个到处都是栏杆的区域,首先要问自己为什么其他交通控制措施会失效,是道路使用者的个人原因还是道路本身的规划和建设问题?
同时,作为道路中的交通控制装置的栏杆,必须考虑到所有道路使用者的实际情况,科学、有序地架设。在约束、引导和保护中,还要考虑它可能造成的意外伤害和残疾,以及投入和产出的效率。
上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,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,有利就有弊,所以,做好这个利弊取舍是一个很难的过程,交通护栏也不例外。
新闻资讯